“神仙叶”变身“黄金叶”——李启斌致力发展神仙叶产业纪实

01-10 10:14   王涛 杨文华 王贤九

寒冬腊月,在郧阳区城关镇堰河村山坡上一个200多亩的神仙叶树种植基地,年过七旬的李启斌正带着村民们进行田间管护。

 2014年以来,退休干部李启斌在城关镇堰河村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发展种植神仙叶树,带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让一片片“神仙叶”变身百姓致富“黄金叶”。

 嫁接杂交栽培 小叶片长成“大巴掌”

 在郧阳,神仙叶凉粉是最有名的民间小吃之一。在山上采集野生神仙叶,经过长时间揉搓,即可形成天然美味、晶莹剔透的凉粉。

“神仙叶凉粉”实际上是一种用树叶做成的凉粉,也有十堰人称其为“神仙豆腐”。凉粉色泽墨绿,味道微苦,具有清热下火、消暑等功能。

 多年前,李启斌一家“下放”大柳乡,看到当地村民在春荒时节,会到山上采摘神仙叶制成凉粉吃。从此,这种“救命叶”驻进了他的心中。

 1998年,工作后的闲暇时间,李启斌就开始了神仙叶的野生驯化工作。他从“下放”时的大柳化尹挖了六棵野生的神仙叶树苗在自己家庭院里进行了杂交栽培,他将江北大柳化尹的树与江南鲍峡的树苗进行杂交并嫁接,其目的是提升其品质和叶冠,因大柳神仙叶叶片太小,做规模产业经营是一个制约瓶颈。

 2005年,他开始尝试异品嫁接,他用桑树和神仙叶树嫁接,桑树杆子粗,结巴多,改良过度,有变异,且民间迷信“前不栽桑,后不插柳”,媳妇反对,也就没搞成。后用苹果树嫁接,但嫁接后叶子长得不够漂亮,叶卷不成形。

 20105月,李启斌退居二线休息,他决定大干一场。他组织人员,在郧阳的大柳、大堰、鲍峡、胡家营等江南、江北几个乡镇,采挖神仙叶树苗3000余棵,还到湖北的恩施利川进行异地杂交、嫁接。

 他租了一辆皮卡,一辆越野车,立夏的第一天早晨5点,天不亮从郧阳出发,经十堰,过房县、神农架,走宜昌,进入恩施,晚上8点才到利川市

 他事先在利川市联系了一家农户,租了3亩地作为异地栽培试验基地。

利川市的农户老胡是一个朴素的农民,对他十分要好,每亩地租金仅200元,每天生活住宿费仅50元。

 李启斌在这一干就是3年。

 他将郧阳大柳的神仙叶做母本,利川市神仙叶树做支本,按行距一米做嫁接栽培,先嫁接再传粉,省工省时,传粉杂交,传的次数越多,叶片长得越大。

 到2014年,李启斌在恩施利川异地栽培嫁接杂交的树苗成活率达90%,而且嫁接杂交传粉后神仙树叶有巴掌大,比原来大柳本地神仙树叶柳叶式叶片大近20倍。更令他高兴的是他将杂交后树叶拿到广州农科院化验,化验结果仅氨基酸一项就增加了6种,原郧阳大柳树叶仅13氨基酸,杂交后增加到19种,无一有害物质,令他信心倍增。

 自筹资金 建基地盖厂房

 2014年,他将在恩施利川的异地栽培的杂交树苗移回郧阳。在城关镇大堰堰河村7组选了17亩苗木基地,以每亩400元进行租赁,这时他真正要大干一场了。他还设想盖厂房,对神仙叶进行深度加工,做无公害产品。他将他的二弟、三弟、女儿、女婿、老伴召集一起开了一个家庭动员会。

 没想到动员会变成了“批斗会”。

 他的媳妇说:“你一个老爷子了,还想搞什么产业、事业,简直疯迷了。”

 二弟说:“你搞一两亩试着玩玩也可以,但搞这么大要多大投入呀!

 女儿说:“老爹呀,你退休了有退休工资,安享晚年,你何必瞎折腾!

 家人的反对不是没有道理的。就说妻子田国华吧,退休前是城关镇党委副书记,退休后工资67千元。再说二弟退休前是市交通局公务员,退休后工资也不错。三弟是九通公司经理,女儿女婿在公司任职。全家人都希望他安享晚年。

 然而,李启斌是铁了心。基于他的初心,基于他对神仙叶的朴素感情。他要将郧阳神仙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成有形产品,要将这个健康产品,造福于健康中国,造福于健康世界!同时,他要将这个童年春荒时的救命植物培养成百姓的致富产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然而,此时的他已囊中羞涩。在此之前,他在恩施利川建驯化野生神仙叶基地,已将他个人的70万元积蓄全部用光。

 没有钱,他想到了贷款。他到银行贷款,银行说他过了退休年龄,没有偿还能力,不贷给他。没有办法,他又找到女儿,想以女儿的名义贷款,女儿看到老爹事业心十分坚执,也心疼老爹,和女婿商量,从他们积蓄里拿出300万元作投资,在城关镇大堰堰河7组租了17亩苗木基地,盖了10间厂房。

 城关镇堰河村“两委”十分支持李启斌创业,成立村神仙叶合作社,在堰河村789组流转土地260亩栽植神仙叶树。李启斌无偿给村民提供树苗,提供技术指导,并收购神仙叶树叶,在自己的厂里进行加工。

 选地大堰堰河做基地,李启斌前期做了大量可行性论证。堰河属二高山地,地处汉江河边,水土酸碱度适宜。此前,他将郧阳的白桑、大柳、叶大等几个乡镇土质取样送武汉检验,最后比对,选大堰为最优。

 基地选好了,厂房也盖了,接着就是要大干一场。一开始,他计划做神仙叶凉粉,然而凉粉存放时间短,仅有2-3天保鲜期;后定位于神仙叶面条,然面条附加值不高。最后他决定做神仙叶粉条,粉条储存期长,便于运输,且凉拌、热炒、荤素炝炸蒸都行。

 历时三年研制 神仙叶粉条成功上市

 传统做粉条要加明矾,食用过多对人体有害。李启斌决定做神仙叶粉条,一定要做纯天然无公害无明矾的粉条。

 神仙叶粉条走的是一条无公害道路,栽植的树不施化肥、不打药,叶子的采摘、清洗、晒、烘干,全采用环保清洁措施。为了使采摘的叶子保鲜,他没钱建冷库,在对面的山里开了一个山洞,恒温保持12-15℃之间,清洗晒的树叶在远离城区的山野楼顶晒,无灰尘,干后树叶在恒温35℃以上的离心烘干机烘干24小时,使养分不至流失。

 烘干后的叶子还要打碎,为此,李启斌专门从德国进口了一台低温气流粉碎机。这种磨机低温气流,不易发热,不致使原材料神仙叶营养在高温下流失。试验结果达到400目,其实100目就达标了。

 神仙叶粉粉碎试制成功,李启斌将其送相关食品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人体所需微量元素钙、磷、铁、锌、锰等达30多种,仅氨基酸一项就达19种之多。其后,李启斌提取神仙叶果胶又获成功。这时李启斌把全部精力用于神仙叶粉条的试制工作中来。

 起初,李启斌将神仙叶粉和糯米进行勾兑试制粉条,但糯米太糯,不熟,咬不动。

 后来,李启斌将勾兑配料定位本地的红薯粉——鄂薯六号。郧阳是山区,各乡镇都种红薯,资源丰富。且民间手工作坊无数,规模化机械加工生产也有多家。李启斌跑到郧阳区鄂薯淀粉制品有限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对方爽快地答应了。

 鄂薯淀粉制品有限公司成了李启斌的受托公司。

 李启斌也成立自己的公司——湖北十堰仙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李启斌开始了专心致志的神仙叶粉条试制工作。

 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工作!

 这是一项为健康中国加油鼓劲的工作!

 这是一项开拓无矾粉条历史先河的工作!

 他在厂房里架了一口大锅,用自制的葫芦瓢开始小规模试制。他将配方定为红薯粉50%、神仙叶粉48%、果胶2%进行配制,结果做出来粉条不成型、不上杆。他继续加减配比试验近100次,制出来的粉条还是成型度不高,挂上杆子2个小时后都掉了下来,变成了很短的粉条渣。

 他坐在厨房里椅子上沉默着。

 他想到童年的苦难,是神仙树叶救了他的命!他想到青年为求证神仙树叶价值,报考农校,立志将神仙叶造福人民!他想到他退休后投资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在异乡他地栽培嫁接种植神仙叶树……他老泪盈眶、热泪满腮。

 女儿走到他跟前说:“老爹,还是加明矾吧!自古以来做粉条都要加明矾。”

 “不能加!”李启斌斩钉截铁地说。

 “如果加明矾就改变了我的初心!我的初心是做无公害、无污染产品!为健康中国加油!加明矾?宁可不做我也不加明矾!

 接下来,李启斌又开始了他101次试验。他走访全国各地知名食品专家,虚心请教,配料加减,温控比对……反复试验,屡败屡战。经过近1000次试验,李启斌终于成功了,他欢呼雀跃,天真得个小顽童。

 2017年至2019年,李启斌历经三年,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近1000次反复试验试制,不断的优化配方,终于成功制成了神仙叶粉条。李启斌以神仙叶粉、神仙叶果胶、糯米精粉和红薯淀粉为原料,研发出了不加明矾就可出粉的新工艺。他的粉条具有天然纯净、晶莹透明、柔软爽滑、清香可口等特点,生产工艺保留了产品的原始品质、色香、口味。

 2019528日,李启斌将自己试制的神仙叶粉条送到国家食品检验机构化验测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专家连说三个“高”,并套用了抗日电影《地道战》的一句台词叫“高家庄的高、实在是高!”专家归纳李启斌的粉条有“两高”、“两多”、“两低”。两高:粗蛋白高,天然钙高;两多:氨基酸多达19种、维生素多;两低:低热量、低脂肪。

 2019年年底,李启斌又马不停蹄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神仙叶知识产权专利,同年注册了商标并认证。

 他的商标是女儿亲自给他设计的,封面照片是他亲自拍摄的大堰堰河山水,封面题字由郧阳籍著名书法家景贵社题写。商标设计精美,封面山清水秀,书法飘逸俊洒……

 每天清晨5点,李启斌准时到达位于梅铺镇西湾工业园区的鄂鲁淀粉制品有限公司的车间,第一锅定做自己的神仙叶粉条,他全程指导并监督。

 李启斌的神仙叶粉条一上市,立即在市场上引起轰动。一时间慕名而来商家络绎不绝,各种商场及电商指名要上架他的产品、销售他的产品,福瑞达医药集团旗下的生物科技子公司准备和他搞战略合作,投资建设2000亩神仙叶基地。他说:“我年龄也太大了,让我想想看!

 是啊,他1954年出生,到2024年,已整整70岁了。70岁,在普通人眼中是安享晚年的年龄,他的女儿家人是否还支持他从事的事业?

 一根根墨绿色的神仙叶粉条下锅之后交相缠绕、绵密悠长,入口之后劲道又不失软糯,一股来自大自然的气息刺激着味蕾,生活也变得有滋有味起来。2020年,中央电视台央视购物的国货优品栏目重磅推介了他的神仙叶粉条,推介时间长达5分钟,由著名央视饮食频道主持人韩佳推介。

 联农带农 神仙叶变身“致富叶”

 李启斌成名了,来采访的记者、作家络绎不绝,行走在大堰堰河的山野间,他和随行记者和作家们说:“我从知道神仙叶是‘救命叶’开始,就一直梦想把它发展成百姓的致富产业,发展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是啊!”随行的堰河村党支部书记黄勤说:“李启斌在我们村搞神仙叶开发和产业基地,加快了我们村民的致富步伐,带动了我们村的产业发展。使我们村集体栽上了‘摇钱树’,村民端上了‘铁饭碗’。村民刘二黑老两口都80岁了,不可能外出打工,将3亩坡地流转给合作社栽种神仙叶,流转土地费每亩400元,年收入1200元。自己闲时在基地打工,一亩神仙叶树摘树叶卖3-4千元,年收入12000元。这些钱都是闲时在家门口赚的”。

 “我们免费提供种苗、技术给老百姓,鲜叶以每公斤1.5元的价格回收。以前贫瘠的山坡地,现在每年收入可达2000多元。”李启斌介绍,采摘季节,一天最多用工达70人。近几年,仅支出人工费一项就达40余万元。

“神仙叶的深加工,除了粉条还可以制作果冻、饮料、菜品等,新产品研发潜力巨大。我希望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样,在高高的稻穗下睡觉做梦。我的梦想是在神仙叶树下做个梦,梦中满山遍野的神仙叶树叶长得像扇子一样大,村民们欢快地拉着树叶。通过不懈努力,形成以神仙叶种植为主导,集种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以大农业、大健康、大文化为形态的生态产业圈,不断拉长产业链,造福父老乡亲,这样的话我的神仙叶梦就算做成了。”展望未来,李启斌满怀期待。

梦想是催人奋进的不竭动力。在逐梦之路上,李启斌是那么坚定和执着,面对一次次的困难和挫折,他从不退缩,迎难而上,向着梦想中的目标迈进……愿李启斌的“神仙叶梦”早日梦想成真。

https://img.cjyun.org.cn/a/10167/202501/9a83c1eeec65cad07d0a741e32237b82.jpe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