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郧阳区老年大学葫芦丝班的25名银发学员在教师的带领下,将课堂搬到桃花绽放的江畔。悠扬的《再唱映山红》旋律与江涛声相和,好一幅“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生动图景,引得踏青市民驻足喝彩,大家拍手说着:“今天不仅看到了美日春景,还听到了悦耳的葫芦丝伴奏。”
“吹葫芦丝要像春风拂面般柔和。”学员肖东蕊轻抚着刻有牡丹花纹的葫芦丝,在桃花树下向学员们分享着学习感悟。“以前总觉得艺术离我们老年人很远,现在到老年大学学习后,跟着老师既学乐理又学文化,还能在山水间感受韵律之美。”
教学改革带来的变化让学员们感触颇深,“今天要上户外移动课,我的心早就飞到大自然里了”学员毛友荣打趣道。她特意换上绣着祥云图案的民族服装参加户外课,“移动课堂不仅让我们活动筋骨,更激活了艺术细胞,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我们这些老学生学得带劲儿!”
去年秋季,区老年大学创新推行的“三三制”教学模式深受欢迎,既三分之一专业理论课夯实基础,三分之一户外实践课激发灵感,三分之一展演课增强自信。户外移动课教学不是简单换场地,各班要提前设计观察学习任务单,引导学员捕捉自然界的声光韵律,这种方式激发很多零基础学员快速入门。
60多岁的学员陈立斌用改良版葫芦丝吹响深情的吹奏着《我和我的祖国》,浑厚的低音部在江面久久回荡。“年轻时忙工作,退休后重拾音乐梦。”他轻拭眼角,“这样的户外移动课堂,让我们在山水间找回了青春律动。”
郧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老干部局局长魏赫男说:“我们要让老年教育走出四方墙,在天地大课堂中展现银龄风采,从而带动更多老同志都能成为美好生活的创作者、传播者。”春日的汉江之滨,银发学子们用跳动的音符证明:活到老学到老,才是永葆“年轻态”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