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使用激光
给恐龙蛋化石“定位”
1995年,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被发现。专家推断,这里至少有30万枚恐龙蛋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原址保存恐龙蛋化石最集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化石群。
202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在青龙山正式组建“中国郧阳恐龙蛋研究中心”,成立了由6名固定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科研团队。
近日,秦楚网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束束激光沿着恐龙蛋化石表面缓缓游走。联合科研团队科研人员于东祥告诉记者,这是他们首次采用三维激光智能扫描,给青龙山恐龙蛋做“定位”。
为何要用激光雷达为恐龙蛋化石做“定位”?于东祥说,激光雷达可以通过由传感器所发出的激光脉冲来测定传感器与目标物之间距离。联合科研团队与有关测绘公司合作使用激光雷达扫描仪对遗址馆内的地形地物进行数据密集采样,形成遗址馆地面及地物表面的位置点云数据。
据介绍,完成数据测量后,联合科研团队将使用专业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和地形地物识别,配合现场恐龙蛋化石分布调查结果,进一步开展实地验证,完成原址恐龙蛋化石编号、信息登录和点云数据标注,以毫米级精度最终形成遗址馆高精度地形线及恐龙蛋位置分布“数字底图”。
于东祥表示,测量得到的数据,对于长时间保护评估恐龙蛋化石遗址的完整性,开展遗址防风化研究也有重要价值。
“目前各地的自然保护区、化石遗址,仍少见应用全智能化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青龙山保护区可以说是首次尝试!”中国郧阳恐龙蛋研究中心专家、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璧说,恐龙蛋化石因质地脆弱,传统人工测绘易造成不可逆损伤。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非接触式采集,在零干预状态下获取海量数据,未来还有可能实现进一步结合AI算法,自动识别恐龙蛋化石类型与埋藏层位特征。
赵璧表示,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激光扫描工作属于初步探索,相信通过相关工作深入开展,完全有望分析得出青龙山恐龙产蛋的普遍性规律和恐龙的活动轨迹,这将为探讨远古恐龙如何下蛋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找到关键证据。
记者了解到,首次使用激光测量的青龙山保护区3个恐龙蛋化石遗址保护场馆全部被纳入“定位”范围,测量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扫描测量、核验数据和补充测量工作约为10天。接下来,联合科研团队将用3个月处理数据。